澳門 < 搜索  < 檔案  < 快訊 


2018-10-15

土木工程實驗室研討建築抗震
土木工程實驗室董事會主席區秉光表示,雖然澳門不屬於地震活動頻繁地區,但澳門建築物抗震設計技術條文已不合時宜,建議完善及更新建築條例的抗震指引,及以測量現有建築的防震能力,達到居安思危、抗震防災的目的。
     土木工程實驗室日前舉行“居安思危抗震防災研討會”,邀請國內、葡萄牙以及鄰近地區地震工程範疇專家,介紹各地區建築物抗震防災工程。
     他認為澳門的土層結構及人口與建築物的密集情況,當地震發生時所帶來的損害和影響也會更大,加上澳門人工填海土地面積較廣,由淤泥和砂土組成,潛在放大地震效應及液化風險。他指出,澳門的抗震設防度被劃分為七度級別,建築物必須進行抗震設計。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受澳門政府委託在1996年制定及於2008年修訂《屋宇結構及橋樑結構之安全及荷載規章》內有關抗震設計條文,但時移世易,鄰近地區及先進國家相關抗震規範更新及抗震技術概念範疇,希望透過研討會從工程界角度,由地震的監測預警、建築物的抗震設計、地震規章標準及澳門地震規章的發展等各方面去研究及探討。他並建議完善及更新建築物抗震設計條文,及以測量現有建築的防震能力。
     廣東省地震工程實驗中心主任姜慧指出,澳門的土層大部分屬於填海地,但各年代填海技術不一,凡軟土或填海場地可能存在的潛在地震危險,建議選擇部分典型長周期、大跨度結構的建築,開展結構強震監測和地震反應分析研究,探明本地區的潛在地震風險和隱患。
     土木工程實驗室地工技術廳長沈強關注建議物的抗震設計與土地潛在的液化問題,他指澳門早期填海所用的材料比較複雜,新近填海區採用材料主要是海砂,雖然澳門地區不處於地震帶上,但廣東東部部分地區位於地震帶,澳門地區可以說是較為臨近地震帶,因此應研究和預防填海區砂土液化可能帶來的災害。





供應商巡禮 (Building Materials & Equipment Suppliers 公司特寫專輯) ... 詳情請 <刷新>